法律教义佐之以国家强制力,容易形成司法权威,但司法权威绝不等于司法公信力,正如法官的威仪并非法官的威信。
但是也应当注意法律用语与日常用语的语境差异。与日常用语所追求的绘声绘色、立场鲜明的积极修辞方法不同的是,法律语言要求表述方式是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而非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这样才能保证法律文书高度的客观性。
出处:《人民司法(应用)》2013年第15期 进入专题: 法言 。应当看到的是,公众对法律文书语言的误解,往往是建立在对案件实体处理不公的担忧之上。甚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判决中还可以找到好吃懒做、流氓成性这样道德贬损的词汇。所以,法律惩处只能给人以中性的因果报应感受,而同仇敌忾的道德贬损却会给社会公众以情感共鸣的认同。此前,湖州市南浔区法院在一起强奸案件的判决中,对两罪犯的犯罪过程表述为临时性的即意(强奸)犯罪,也曾被网民组合为临时性强奸而大加炒作。
法律语言特别是法律术语以严谨性为宗旨,这些专业词汇具有历史传承或法律规定的特定含义,对这些词汇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法条或者判决更为简洁明晰。清代樊增祥在批客民黄鑫武控词中也有以尔之顽钝无耻这样的表述。许玉秀教授的《当代刑法思潮》序,也是既有作者的写作心路,也有各篇主要内容的简单介绍,还有对读者的建议——先读哪篇,后读哪篇。
欲览全书详细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微观的思想,还得靠阅读著作正文。陈教授为曲新久教授的论文集《刑法的逻辑与经验》写的序,也是首先从这个书名讲起的。其四,介绍作者写作心路的序言。比如,作为陈兴良教授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著作,《刑法的价值构造》一书的前言,既对该书的名称进行了解读,又阐明了该书的主要内容,还包含了该书核心思想的精髓,并顺便提及了作者的阶段性写作心路。
其三,概括著作主要内容的序言。也有些法学著作数个序言的风格并不相同。
作为张明楷教授自己的得意之作,《刑法学》第二版前言和第四版前言可以说都是全书的总引领。这样,在读正文之前,读者对什么是刑事一体化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便于深入研读后面的内容。部分法学著作的序言从书的内容引申开来,对作者的心声流露进一步升华,挖掘作者心底深处的价值追求。下面,笔者以刑法学著作为例,对序言进行大致分类,浅谈其重要价值。
我们从一些优美的译序中,能够获知译序作者对该著作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陈兴良教授所著《刑法的价值构造》第二版的出版说明就介绍了作者相当一个时期的创作轨迹,该书的后记比较详细地记录了作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的写作心路,并道出了作者一如既往地追求体系结构的形式美之个性化风格。作者在三版序中写道:我也努力反省,避免自己成为有知识而没有心肝的混蛋。深读这类序言,有助于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掌握整部著作的精髓。
其一,解读著作名称本身的序言。张明楷教授所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之序说,既有全书中心思想的提炼,又有各章内容的简要叙述。
日本刑法学家大塚仁在其《刑法概说》的初版前言中指出:刑法学必须既是对社会的也是对人的学问,特别是在追求行为人的人性这一点上,可以认为它与永恒的东西相连。这类序言,不仅有必要在阅读著作正文之前认真读,而且也适宜读完全部正文之后再回过头来细读、熟读、深读。
不少人拿到新书直奔正文,而忽视了阅读该书的序言等内容。有些法学著作的序言主要是对著作名称本身进行概念诠释,或者对书名所蕴含的意思予以阐释。有的法学著作的序言旨在说明该书的写作背景、创作缘起或思考心迹,以利于读者对著作内容与观点的理解。张教授所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一书,正如作者在第一版后记中所言,是在‘序说所述的解释理念指导下撰写的,即序说中所说的心中当永远充满正义,目光得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的解释理念。不少法学著作的序言是该部著作所有内容的总引领,也是整部书主要思想的浓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阅读高水平的序言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许多法学著作的序言不仅阐述了该书的主要观点,而且序言本身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有些还非常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法律外的自省,比较重要的是善念与包容。虽然说序言很重要,但阅读序言并不意味着能代替阅读著作的全部正文。
又如,德国刑法学家罗克辛所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第二版)的译者蔡桂生为该书写的译者序——常为新的刑法学,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书评。陈兴良教授所著《刑法的启蒙》一书之序,以渴望启蒙为题目,从解读启蒙到解读刑法的启蒙。
这类序言往往是理解正文的必要知识前提陈教授为曲新久教授的论文集《刑法的逻辑与经验》写的序,也是首先从这个书名讲起的。
因此,阅读法学著作时应对序言给予足够的重视。又如,德国刑法学家罗克辛所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第二版)的译者蔡桂生为该书写的译者序——常为新的刑法学,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书评。张明楷教授的刑法学著作序言,大多属于这一类。陈兴良教授所著《刑法的价值构造》第二版的出版说明就介绍了作者相当一个时期的创作轨迹,该书的后记比较详细地记录了作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的写作心路,并道出了作者一如既往地追求体系结构的形式美之个性化风格。
虽然说序言很重要,但阅读序言并不意味着能代替阅读著作的全部正文。我们从一些优美的译序中,能够获知译序作者对该著作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刑法格言的展开》、《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等书的前言或序说均大致属于此种类型。需要指出的是,有许多法学著作的序言不只符合上述一类,而是数类兼具。
……法律外的自省,比较重要的是善念与包容。这样,在读正文之前,读者对什么是刑事一体化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便于深入研读后面的内容。
第二版前言以美国刑法的价值基础为题目,论述了作者研究美国刑法后得出的结论,即美国刑法的价值基础,集中体现为公正性与功利性的结合。其一,解读著作名称本身的序言。张明楷教授所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之序说,既有全书中心思想的提炼,又有各章内容的简要叙述。例如,储槐植教授写的《美国刑法》,初版说明主要写了创作该书的基本动机和写作手法。
下面,笔者以刑法学著作为例,对序言进行大致分类,浅谈其重要价值。日本刑法学者西田典之所著《日本刑法总论》一书的前言,其主要内容也是介绍了作者写此书的写作缘起及心路历程。
例如,储槐植教授的《刑事一体化论要》之序说以刑事一体化:观念与方法为题目,对刑事一体化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作为张明楷教授自己的得意之作,《刑法学》第二版前言和第四版前言可以说都是全书的总引领。
也有些法学著作数个序言的风格并不相同。这类序言往往是理解正文的必要知识前提。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